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文档 > 教学反思

《口技》的教学反思

时间:2024-06-13 20:56:49
关于2020年《口技》的教学反思

关于2020年《口技》的教学反思

导语:《口技》一课,我尝试运用辨读式教学方法,它是以引导学生朗读为主要手段,通过从不同角度反复朗读,以达到辨析字词、积累知识的目的。接下来小编整理了关于2020年《口技》的教学反思,文章希望大家喜欢!

  《口技》的教学反思

今天上午,我在七(6)班上了《口技》一课,下课后,我对自己这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整体上这节课还算是成功的,完成了教学任务,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完整,思路清晰,层次分明,环节齐全。

课堂上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很好的扮演了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对学生的回答我除了客观的评价外,更多的是给予了鼓励,让他们充满自信,积极踊跃的思考和学习。

整个教学过程分为四大部分,读——译——析——品。《口技》作为一篇文言文,教学时诵读应是一个重点。学生只有会读,才能正确理解课文内容,最后实现背诵全文的目标。

所以,我在“读”这一环节设计了三步:

第一步,教师范读,要求学生听准字音和停顿。

第二步,学生自由朗读,一边读一边给不会的生字注音,读出抑扬顿挫的节奏。

第三步,学生个别朗读,师生评价,纠正学生读错的字音和停顿。

三个步骤环环相扣,联系紧密,难度逐渐增大,呈现台阶式,有梯度,易于学生接受和学习。“译”即翻译课文,文章文言词难度不大,学生容易理解,所以我采用分组讨论的方式解决学生翻译中的障碍,最后询问学生讨论后解决不了的问题,师生共同解决。但课堂上,有问题的学生比较少,我又采用提问抽查的方式了解学生对重点字词的翻译和掌握情况。这样做,立足于学生实际,充分体现了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这一新课改理念。“析”即对课文的分析。

在完成对课文的翻译后,我采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理解课文内容,提问内容为:

1.课文描述的三个场面;

2.划出描写声音的词语并说说其作用;

3.首尾两次写道具的不同作用;

4.课文第一句话“京中有善口技者”在全文中的作用。“品”即品味、揣摩本文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作手法。让学生分别找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句子,体会其不同作用,从而掌握这种写作手法,将这种写作手法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

由于备课时间紧张,与学生比较陌生等因素,也有一些遗憾。如:没有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对学生重点字词的检查不够详细,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还不够活跃。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努力克服这些缺点,争取把最好的`一面展现给学生,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口技》的教学反思

文言文阅读教学一直存在着“高耗低效”的现象,学生畏惧文言文,文言文课堂一片沉寂,没有活力。除了文言文与学生自身存在有时空差距等客观原因外,主要还归结于我们语文教师在教法、学法的选择以及课堂教学模式不够创新等因素造成的。为此,本学年,我校语文课题组针对这一困惑,确定了一个《培养中学生文言文学习兴趣研究》的课题——“文言文阅读教学的创新探索”进行研究。教材中每篇文言文教学都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切合点,采用“主体参与、分组合作”的新模式上课。课后,我们课题组及时进行探讨,反思。

下面,我就讲授《口技》一课,浅谈自己几点感触:

1.教师应给学生充分的信任。

实行新课程改革以来,一直在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在学习上要给学生主动权。新推出的各种教学模式也都在强调这一点。应该说,这个问题是新课改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理念。真正做到这一点,学生才能才被动接受中解放出来,才会拥有自己的思想,创新才有基础。结合自己几年来的思考,联系《口技》这节课,我认为,这个问题中最关键的是教师应给学生以充分的信任。

学生受知识、经验等各种因素的限制,在很多方面会存在着不足,对很多问题的思考不会全面。因此,我们在很多时候,不会也不敢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独立的探究、解决问题。经常会不放心地在课堂上喋喋不休;即使是让学生去分组讨论了,学生得到自己的答案了,我们依然要再强调一番,或将自己的“标准答案”再传达一次。长此以往,学生慢慢就会养成习惯:反正我思考了,老师也不会采用我的,而且老师反正会给我答案,何必思考呢?

我的这节课,上课前给他们布置了预习任务,强调了上课的注意点,把教参中的课文翻译印发给了他们,对其它内容未做任何讲解和提示。上课了,学生按分组在黑板上展示了自己的预习成果,除出现了个别错误外,基本没有问题。然后就是让我非常担心的环节——学生分组讨论探究后,分别上讲台讲解本组认领的任务,并接受其他同学的质疑。

令我惊喜的是,各组推选的代表一个个上台了,对认领任务的讲解基本清晰、流畅,问题的回答基本能让质疑的同学满意,出现了个别未能解答的,本组的学生立即发挥了后援团的作用,予以解答,没有怯场,也没有任何不和谐的音符。尤其让我惊喜的是,第六组推选的代表是一个从不举手的学困生,他上台后除了对规定任务进行了讲解外,还与本组同学进行了互动,让同学们对他所讲的内容能更好地掌握,可以说是上台的几个学生中表现最好的。因此,我们应该给学生充分的信任。给他们信任,他们参与的积极性才会被激发出来,他们的主体性才能被体现出来,他们会给你惊喜。

2.教师不能迷失了自我。

上课前,有老师看到我的讲学稿,跟我说:“这节课基本没你什么事儿哦。”这节课真的没我什么事儿吗?不!应该说在这堂课中,我没有迷失自我,我的主导地位并没有丧失。而我也认为这是在教学过程中非常值得注意的问题。给学生充分的信任,不等于自己当“丢手掌柜”。如果学生完全能自学,一点问题没有,那要我们这些老师干什么?学生的知识、经验等毕竟有限,很多时候非常需要教师的提示和点拨。教师还应该是课堂的主导。

在之前尝试这种新模式的过程中,我曾经完全让学生自己组织过一堂课。学生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很是热烈。但到下课时我交代给他们的任务也没能完成,已完成的部分中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而我自己,整堂课无所适从。这样的课,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是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但课堂的效度不高。长期这样,估计学生也会无所适从。

因此,在《口技》这堂课中,在不影响学生主体性地位发挥的前提下,我也积极参与,成为课堂的主导。一是学习过程的设计。为达到课堂学习的有效性,我在课前精心设计了“讲学稿”,任务分解清晰,完成任务的步骤明确。二是在课堂上适时点拨。主讲的学生讲解有错误,我适时插话更正;他们讲解过程中遇到问题,本组同学又无法给出援助,我适时加以点拨;讲解的重点不明确、不突出,我适时归纳、小结。三是不时“捣蛋”。课堂上,对于已经明确的任务,主讲小组又未能讲解清楚或知识点有遗漏时,我提示旁边的同学提问,或者自己直接提问。

总之,经过《口技》这堂课的教学,我认为,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对已有的模式灵活运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又不迷失自我,才能充分发挥课堂40分钟作用。

《关于2020年《口技》的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