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文档 > 教案

《爱莲说》教案

时间:2024-06-13 21:33:23
关于《爱莲说》教案范文锦集六篇

关于《爱莲说》教案范文锦集六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爱莲说》教案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爱莲说》教案 篇1

目标:

1、熟读成诵;

2、品析莲的形象美;

3、感悟诗人的品德

设想:读析品分四块推进

课时:一课时

程序:

一、课前预习:熟读课文,并阅读课文注释及练习

二、导入:教师检查对词义的理解。“之”、“焉”、“者也”、“噫”、“矣”等虚词和若干实词

三、分四块推进

(一)朗读

1、备读:要求畅读五分钟,每个人都必须讲出这篇文章之所以朗朗上口的一个原因。

2、学生尽情朗读

3、课堂发言:如:散句与骈句的交错运用,长句短语的错落有致,叙述、描写、议句的熔为一炉、疑问句、感叹句的穿插使用。全文言简意丰,文笔摇曳多姿,诵读起来格外舒畅。

(二)析读

1、学生带着问题继续诵读课文

2、教师出思考题:

①全文的主体形象和陪衬形象。(莲——菊和牡丹)

②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绘了莲的形象。(作者从生长环境方面描绘了莲的高洁和质朴;从体态香气方面,写了莲的正直和芳香;从风度方面,写了莲的清高。)

③文章怎样表现了莲的品质。(文章表现莲的高洁品质,从三个方面入手:直接描写形美,菊和牡丹烘托,作者抒情议论。)

(三)讲读

对课文需要着重理解的地方进行讲解。主要内容有:

1、直接写莲花的句子,句句写景,又句句抒情;句句赞莲花,又是句句赞君子,既是描写,又表现了作者洁身自好的情趣和清高思想。

2、第一段文字是状物,第二段文字是言志。状物意在赞颂君子的品德,言志则表达了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操守和感情。

(四)抄读和背读

课末留几分钟时间,学生自行完成。

《爱莲说》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朗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了解“说”古文体。(重点)

方法和过程

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了解文中的表现手法。(难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洁脱俗的情怀。(重点)

重点难点:

朗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是重点。

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是难点。

教具:

多媒体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和小组讨论相结合

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现在,正是牡丹盛开的季节。去洛阳赏牡丹的人摩肩接踵。“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刘禹锡在《赏牡丹》中也这样说。可是,在宋代有个人偏偏不爱牡丹,他喜爱莲花!为什么呢?请大家一起走进《爱莲说》。

板书:爱莲说 周敦颐

二、朗读

(一)范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蕃( ) 濯 ( ) 亵( ) 玩

淤( )泥 清涟( ) 噫 ( )

隐逸 ( ) 鲜()有闻 新鲜( )

(二)再读课文,结合课下注解和资料解决重点词语。包括一词多义、词类活用、词的古今义等。

1、重点词语

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濯清涟而不妖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2、一词多义

香远益清

远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有朋自远方来

水陆草木之花之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菊之爱

友人惭,下车引之。

3、词类活用

(1)、不蔓不枝

名词作动词:蔓,生枝蔓;枝,长枝节

(2)、香远益清

形容词作动词:远,远播

4、古今义

亭亭净植

古义:竖立。今义:植物

宜乎众矣

古义:应当。今义:合适

(三)三读课文,疏通文义。理解重点句子的翻译。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我只喜爱莲花从淤泥里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

(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只能在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它啊。

(3)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三、概括分析课文

(1)四读课文,了解文体和作者的基础上,思考问题。

题目《爱莲说》,“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性文体,用于阐述作者对一事、一物、一种现象的见解或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自由活泼,篇幅一般不长。

作者周敦颐(1017—1073) ,字茂叔,谥号元公,北宋哲学家。人品高尚,胸怀洒落。任南康军地方行政长官时,命人在官衙一侧挖池种莲,名曰“爱莲池”,又托物言志,写下了这篇文章。

1、本文文眼是什么? 爱

2、小组讨论:文中人物爱莲、爱菊、爱牡丹的原因是什么? 莲、菊、牡丹分别象征哪些人?作者对这三类人的态度分别是什么?

3、五读课文,读出作者的感情。

四、品味赏析课文

1、本文重点是写莲花,作者从哪些方面来写莲花的形象?这些方面和君子哪些品质相似?文章写菊花和牡丹的作用是什么?

出淤泥而不染:象征君子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的品质。

濯清涟而不妖:象征君子的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象征君子的正直不苟,豁达大度。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象征君子美好的姿态气质。

写菊花牡丹的作用是衬托。

2、本文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寄予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托物言志(借物喻人),衬托。

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态的厌恶和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

板书设计:

正衬 反衬

隐逸者 君子 富贵者

托物 言志

五、拓展

小练笔:

仿照本文的表现手法,写一篇《爱草说》。

六、作业

背诵课文

《爱莲说》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说”的 特点。2、反复诵读,背诵课文。3、了解的思想内 ……此处隐藏3053个字……

圈点勾画,翻译下列词语

蕃( ) 濯( ) 谓( ) 隐逸( )噫( ) 鲜( ) 宜乎( )

大家还有什么疑问,请提出来(教师可以让学生就字词解释,或句子翻译提出疑问,可以让学生互相解答,也可以教师点拨)

好我们理解了课文内容,大家应知道作者为什么这样爱莲花了吧请大家把文中具体描写莲的语句找出来(齐读)

五、 研读课文

(一) 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

1、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又赋予莲花哪些品格?

描写角度 语 句 赋予的品格

明确: 生长环境 (出……不妖) 高洁、质朴

体态、香气(中……益清) 正直、芳香

风度 (亭……亵玩焉) 清高

2、总结:这些描写,句句写莲,而又句句喻人不但写出了莲花美丽的外表、芬芳的气质,而且对她那高洁的品德、美好的情操、正派的风度,作了惟妙惟肖、尽善尽美的描绘,充分表达了作者对莲花的赞美之情这也正是作者爱莲的原因

3、请同学们把这些语句齐读一遍,注意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这次要读出感情来)

(二) 理解运用“菊“和”牡丹“来正衬和反衬的作用

过渡:作者主要描写和赞美莲花,开头却为什么写了菊花和牡丹?这有什么作用?

这是一种衬托的写法,用“菊”和“牡丹”来衬托莲花

1、 分析“菊”的衬托作用

谁爱菊花?陶渊明是个什么样的人?我们学过他的《桃花源记》,了解了他是一位“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不愿意与统治阶级同流合污的品德高尚的人

师:作者写陶渊明独爱菊,正是赞颂他不苟同于世俗的高洁品质用菊花来衬托莲花,也是用陶渊明来衬托他自己

2、分析“牡丹”反衬的作用

然而能洁身自好的封建士大夫,从晋朝以来极少,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为什么?因为牡丹色彩艳丽,妩媚动人,象征富贵也就是说世人都追求富贵,作者愿不愿意像世人那样贪慕富贵呢?文中有一个字能体现作者的这种感情(独)

师:作者写世人盛爱牡丹是从反面衬托莲的高洁品质,从而表明自己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三) 理解作者如何以物喻人,抒情言志

过渡:以上是写莲也就是托物部分,但是托物言志的文章描写事物并非根本目的,而是要通过对所托之物的描写来歌颂人同样,《爱莲说》一文作者写莲不是根本目的,而是要借莲颂人请同学们看第二段

1、就表达方式来说,第一段侧重于记叙、描写,那么第二段呢? 议论,文中哪一个字能集中体现出来?“谓” 抒情,文中有哪一个字作了提示? “噫”

2、作者以物喻人,抒情言志把菊花比作什么?(花之隐逸者也)作者对陶渊明的这种隐逸的生活态度是不是完全赞赏呢?(不是)作者赞赏的只是陶渊明这种不苟同于世俗的人格,而对于他的隐逸,作者更多的则流露出什么情感?(惋惜)

牡丹,作者把它比作什么?(花之富贵者也)对于世人都贪慕富贵,作者流露出的又是什么情感?(鄙视)

而莲,作者则把它比作君子,流露出的是对莲的什么情感?(赞美)

3、同学们注意体会作者对这三种花的不同看法和不同情感,有感情的齐读第二段读的时候注意:

a、文中有一个叹词“噫”,朗读时声音应该延长

b、最后三句运用了三种不同的句式来表达作者内心复杂的情感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是什么句式?陈述句在朗读时应读平调,这一句重音应放在“鲜”字上,应读出“惋惜”的语气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是什么句式?疑问句朗读时应读升调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是什么句式?感叹句朗读时应读降调,要读出“鄙视”的语气

4、根据刚才的讲解,让学生读课文,尝试揣摩语气,齐读课文

5、小结:这一部分是作者所言之志作者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做一个隐逸者,更不屑于向世人那样贪慕富贵在当时浑浊的世间,他以莲自喻,志在坚贞不渝的保持正直的操守,做一名君子,实在难能可贵,难怪他能写出这样经世不衰的佳作

六、 指导学生按照板书脉络快速背诵爱莲说原文

现在,大家把书合上,能不能根据黑板上的提示背出这篇课文来?试一下,齐背《爱莲说》

七、 总结课文

1、 学生总结

至此我们学完了周敦颐的这篇千古传诵之作从内容上或写法上、学法上,大家有哪些收获呢?

从中我们懂得了莲花高洁脱俗、正直纯真的品格写作上明白了作者托莲花抒情言志的写法此外,这篇文章比喻、拟人、排比修辞手法的运用,衬托、对比手法的运用,陈述、疑问、感叹句式的变化,记叙、议论、抒情的有机结合,文字的洗练而又一字不可易等,都值得我们借鉴学法上:应注意多读及朗读的方法

2、教师总结

同学们,周敦颐盛赞莲花为君子,当然有独家的见解和他所处时代的特点,但他表现出的对贪慕富贵的鄙弃,对高洁志行的推崇,至今仍对我们有积极的教育意义我们应保持高尚的情操,做像莲一样正直的人

八、布置作业

1、仿例句,用托物言志的方法造句

例句:我爱莲花,因为它出淤泥而不染,恰如清高正直,人格高尚的君子

造句:我爱蜡烛,因为它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恰如默默无闻,甘为孺子牛的老师

2、熟练背诵并默写课文

3.自行寻找一些爱莲说练习题及答案来进行练习和对照。

  附:板书设计

爱莲说

陶渊明 独爱 菊 (衬托) 隐逸者 惋惜

世 人 甚爱 牡丹(反衬) 富贵者 鄙视

予 独爱 莲 君子者 赞美

托物 言志

《爱莲说》教案 篇6

《爱莲说》

作者简介:

周敦颐:宋代道洲(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字茂叔,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

文学常识:

“说”是议论文的一种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来论述道理。《爱莲说》就是说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课文分析: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小结:纵观全文,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意图是什么?他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作者借赞美莲的高尚品质说明自己洁身自爱,不慕名利的品格。

总结 :

1 本文采用托物言志(象征)的写作手法。

2 文中采用的修辞手法有拟人 比喻 衬托等。

3 文中“之”字的几种用法:

① 水陆草木之花

②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关于《爱莲说》教案范文锦集六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