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文档 > 教案

马说教案

时间:2024-06-13 21:29:45
马说教案锦集8篇

马说教案锦集8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马说教案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马说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1.了解作者对古代封建统治者压抑摧残人材的愤慨之情。

2,了解托物寓意,以事喻理的议论方法。

  教学重难点

 托物寓意,以事喻理是本文议论的一大特色。这种写法的显著特点是寓深刻思想干具体事 物或形象中。

  课时安排

 l课时。

教学步骤

1.简介文体及作者。

“说”(见前文)

韩愈(公元768-824年),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著有《昌黎先生集》(亦称《韩昌黎集》)。

2.阅读课下注释,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理解词语意思。

骈( )死于槽枥( )之间

骈死:骈,两马并驾。骈死意为并列而死。

②才美不外见()

外见:从外表上显现出来。

③食( )之不能尽其材(食,同“饲”)

3.教师范读全文。

4 学生朗读课文。

5阅读课文并思考:

①课文的中心与层次

中心:借古代伯乐和平里马的故事,以喻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甚至摧残、压抑人才,也表现了作者的愤慨之情。

层次:

第一层(第1段)说明伯乐对手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

第二层(第2段)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

第三层(第3段)总结全文。表现作者对封建统治者摧残人才的愤慨之情。

6重点朗读第3段,再次体会作者的感情。

7.课堂练习:

阅读课后练习,完成练习三。

8课外练习:背诵全文。

  [补充资料〕

  l.译文

世间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却不会经常有。所以即使是雄健的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下受屈辱,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会获得千里马的称号。

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或许能吃下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目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所以)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也就表现不出来,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目行千里呢?

鞭策它,不按正确的方法,喂养又不能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嘶叫却不懂得它的意思,(只是)拿着鞭子站在它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2.课文分析

“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体裁,大多是以华丽的言辞陈述作者对某个问题的见解,跟现在的杂文大致相近。

这篇说,带有寓言的色彩。文章的首句“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是全文立意之所在。这个意思是从古代关于伯乐和千里马的故事中生发出来的,却又表现了作者的独特见地。文章以千里马比喻有才能的人,以伯乐比喻圣明的君王,借千里马的被埋没揭露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的现象,也表达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意。

全文分三段。

第一段,说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

一开篇就奇峰突起,发人之所未发,以“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点明全文主旨。这句话还包含着一个反题,即“无伯乐,则无手里马”,说明千里马的命运对伯乐的依赖关系。换句话说,就是除伯乐而外没有人能识别千里马;既然如此,千里马的命运就决定于是否有伯乐来发现它了。而实际的情形是:“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所以千里马的悲惨命运简直是具有必然性的了。接着就用“辱于奴隶人之手,骄死于槽枥之间”,具体地描绘了它的可悲的遭遇。字里行间充满了作者的痛惜之情。

第二段,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

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但文章先不点出,而从千里马的食量说起。“一食或尽粟一石”,是夸张的说法,突出地表明千里马的食量大大超过普通马。而这一点,决非那些“食马者”所能知,他们只是按照普通马的食量来喂养文。所以“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的原因又是在“不知其能手里而食”这一点上。“不知”,这正是问题的要害。点出这个要害之后,先以“是马也”一顿,再以“虽有千里之能”作低回之势,然后步步紧逼,历数这种“不知”所造成的恶果,到段末再用反法句“安求其能千里也”,把作者对“食马者”的无知的愤怒谴责的感情发展到高潮。这是从反面证明“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道理。

第三段,对执策者的“不知马”进行辛辣的嘲讽。

先用揭露矛盾的方法刻画执策者的形象:以“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紧承上文,全面地总结了这种人“不知马”的表现,又以他们在千里马跟前的狂妄宣称作对照,生动地揭示了这种人的愚蠢和荒唐。后发感慨:以“其真无马邪”承上文“天下无马”,表示作者对执策者反法,同时为下旬蓄势,由此再用“其真不知马也”结住全文,更有力地表达了作者的痛切之感。

本文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文章论述的是识别人才的问题,但通篇没有一句话直接提到人才。作者认为对有才能的人必须尊之以高爵,养之以厚禄,任之以重权,这样他们才能施展自己的才干。他的这些主张,是通过对千里马的“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的境遇的描述表现出来的。对封建社会中统治者有眼不识英雄和人才埋没的现象,则分别用“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和“抵辱干奴隶人之手,骄死于槽权之间”作了形象的概括,寄寓了作者很深的感慨。文字生动活泼,富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本文篇幅虽短,中心却十分突出。全文围绕着“不知马”这个中心,反复进行论述。文中连用十一个“不”字。开始说“伯乐不常有”,归结到千里马之“不以千里称”;中间由食马者的“不知”说到千里马的“食不饱,力不足,才美术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最后更以“不以”“不能”来痛斥执策者的无知,并由此导出全文的结句“其真不知马也”,点明了中心。

  3.作者介绍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县西)人。早孤,由嫂抚养。贞元进士。贞元十九年(803年),在担任监察御史期间,因天旱人饥,上书言京包百姓穷困,请求缓征摇役租税,被贬为阳山(今广东省阳山县)令。效还后曾任国子博士、邢部侍郎等职。唐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年),因上表谏迎佛骨,几乎招来杀身之祸,后被贬为潮州(今属广东省)刺史。赦还后任吏部诗郎,曾权京兆尹。卒溢”文”。

韩愈在政治上反对 ……此处隐藏10413个字……:语感、修辞〉

师:你觉得在这个排比句中,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学生发言明确,师引导:假设你是作者,你亲眼看到千里马被食马者痛打、遭受

饥饿、而且还不能被人理解。

你的心情会怎样?

明确:激愤,作者激愤的感情层层递进。

(那我们就一起来读读,读出层层递进、越来越激愤的感觉。) 【多媒体】

师: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食马者是怎样的一个人?

明确:“无知、愚昧”【板书:无知、愚昧】

师:食马者明明愚昧无知,却还不懂装懂,觉得自己可以识别千里马,只是千里

马太少,于是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你们觉得,食马者说这句话时,应该用怎样的语气? 【多媒体】

明确:狂妄的、骄傲的

师:这可以反映出,食马者还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狂妄骄傲 【板书:狂妄、骄傲】

程理念,无法发展学生的思维。

如果能放开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这就是初高中教育的衔接点>

(请一位学生来扮演食马者,想象当时食马者的表情、动作,再加上他说的这句

话,把食马者这种狂态展现出来。)〈此环节省去,从情感、态度上看,缺少包容〉

师:食马者明明是主观意识上出现了问题,却把自己没能发现千里马的原因推给客观条件的不如意。

【板书 无马】眼前就是一匹被作践得不成样子的千里马,却对

它发出了“天下无马”的慨叹,作者实在难以忍受,发出了怎样的议论?文章结尾进

行了自问自答,不是无马,其实是真的不知马,巧妙地提出本文的中心句。

【板书:无马 不知马】

“无马”是食马者主观上犯的错,“不知马”才是真正的原因,作者把“无马”

和“不知马”这一对矛盾尖锐地摆出来,表现出作者对食马者怎样的感情态度? 对

千里马的遭遇呢? 【多媒体】

明确:对食马者(态度)的嘲讽、控诉;惋惜、悲哀。

【板书 控诉 惋惜】

(四) 感悟文情,象征写法< 课程理念:注重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 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

1.感悟文情(4分钟)

(1)结合文中反复出现的词,体会作者感情。

师:面对千里马的遭遇,作者怀着痛惜之情,对食马者无知狂妄,作者进行了嘲讽。

文中还反复出现了五个“也”字,也字作为语气词,大多置于句末表示说话人的语气。

请大家勾出含有“也”字的句子,从句子中去揣摩这五个“也”字应该读出怎

样的语气?从而体会作者蕴含的感情。

5个“也”字:在揣摩语气的时候,一定要明确这个句子说的是什么。

【多媒体】

第一个“也”字:流露出作者无限痛惜的感情(对象:千里马)

第二个“也”字:批判、嘲讽的语气(对象:食马者)

第三个“也”字:惋惜、批判的语气(对象:千里马)

第四个“也”字:作者愤怒谴责的感情强烈地表现出来(对象:千里马)

第五个“也”字:对“食马者”的嘲讽之意。

(对象:食马者)

2.托物寓意(3分钟)

师:我们回到题目,马说这个题目让我们想起了学过的另一篇文章——《爱莲

说》,到底什么是“说”呢?它有何特点?

明确:古代一种议论性体裁,是文人志士借用谈论的事物来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想。

本文是作者《杂说》中的第四首,“马说”这个标题,是后来人加的,从字面上

可以解作“谈马”或“论马”。

师:《爱莲说》借用莲花象征品质高洁,那大家想一想,《马说》里的 “千里马”

“伯乐”“食马者”,有没有更深层的含义? 【板书】

千里马:指人才

伯 乐: 指善于识别人才的人

食马者:指不识人才的封建统治者 (愚昧无知的统治者)

(点拨:在封建时代能决定人才命运的是哪个阶级)

师:基于这种理解,我们就更能体会到文中千里马在食马者的压制下 “受辱,

骈死”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现” 的不幸遭遇,实质是指人才因为统治者的

无知愚昧受到了不公正待遇、处于不幸的境地。

3.补充背景(2分钟)

【多媒体:写作背景】

师:文人写文,灵感多是来自个人的经历。

韩愈为什么要写一篇关于人才的文章

呢?本文的主旨(写作目的)究竟是什么?我们先来看看本文的写作背景。

韩愈19岁参加科举考试,一连三次名落孙山,第四次考中进士,因没有参加吏部考试而不能授官,他放弃了考试这条路,开始“跑官”,曾三次上书宰相请求重用遭冷遇,甚至三次登门被守门人挡在门外,之后投入地方军阀也遭受失败,从自己切身经历中,深感朝廷对下层知识分子不公,于是联系当时统治者压抑人才的情况和自身居下位的处境,写下了此文。

师:请大家联系写作背景,思考一下,本文的主旨是什么?

明确:流露出作者怀才不遇之情和对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摧残人才行为的控诉。

【板书:流露 控诉】

师:这种将抽象的道理寄托于具体形象中,淋漓尽致地写出人才受摧残压制的事实,生动形象,易于理解。

这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板书:托物寓意】

明确:托物寓意(不是“托物言志”,不是重志向、兴趣;而是重现象;)

(四)拓展迁移,畅谈感言 (6分钟)

1、本文写中唐时期的人才现状,封闭的选人制度拒很多有才之人于千里之外。

那当今的人才面临怎样的现状呢?我们来看两则新闻报道,看后,请大家谈谈你们的感想。

(问:或者明确限制一点:面对当今社会的人才现状,你们应怎么做?) (由两位学生分别播报新闻,另外几个学生拿着牌子。)

新闻1,揭示选拔人才的弊端:职场选拔潜规则多、不太公正的选人制度(关系户),选拔标准有问题(残疾人、外貌丑、身高矮、未婚青年女性等)

新闻2,揭示人才展现出路多:招聘网(智联招聘)、招聘节目(职来职往)、方式多样化,机会多等。

(五)教师结语(1分钟)

在封建社会,人才因统治者的昏庸无知而被埋没的悲剧,让我们痛惜。

当今社会,我们拥有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激励的挑战。

我们无法改变社会,但能改变我们自己。

愿大家:努力拼搏,超于自我,成为驰骋生活中的千里马!

【多媒体】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千里马━━ ——人才——————┑托

│ │物

马说——伯乐━━ 善于使别人才的人—— ┥

│ │寓

┕ ——食马者━━愚妄浅薄的统治者— — ┙意

《马说教案锦集8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